双赢彩票

联系热线:020-227766666

双赢彩票 > 产业化 > 双赢彩票官网

20年这里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缩影

双赢彩票官网 2024-01-29

  建区20年,滨湖人总结这段历程,叫“湖畔铸梦”。一个“铸”字,斟酌了好久,因为经济的转型,社会的发展,并不完全是建“筑”式的一层层加高,而是在种种高温、锤炼、淬火的打磨和“铸”造下,百炼成钢。梦是“铸”出来的,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其中的乐与痛。

  无锡市滨湖区20年的发展,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。实事求是地说,这种发展并非完全依照先见和计划,而是由一步一步的实验、思考、抉择以及管用、适用的理念组合而成。里面不仅有方向性,更多有偶然性,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挫折。

  由此,回过头看这20年,我们也才能说,正是秉着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审慎和实用主义的原则,路,大体上是走对了。

  滨湖区最近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。2021年第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71%,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4.3亿元,两项指标均保持全市领先。

  经历了中美贸易摩擦、华为、中芯受制裁、芯片“卡脖子”之后,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经济转型期的重要作用才更大凸显出来。而滨湖区布局高新技术产业,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,并逐渐实现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。

  从历史上看,据滨湖区副区长王伟伦介绍,有三个重大事件的推动。这些事件,既有主动、积极的谋划,也有被动的危机的倒逼。

  第一件事是建区。当时的行政区域像个洋葱,里面是无锡市,外围是老郊区和锡山市,行政事权打不通,各自为政。由马山区、老郊区和原锡山市的7个乡镇组合建成滨湖区之后,可以统一发展,资源有效利用。

  这时候滨湖区的底子还是乡镇企业,规模、技术、产品质量、管理手段……都还很低端。比如无锡市里的企业,有小天鹅,有压缩机厂,有微服电器,滨湖区的企业就负责做配套——电圈、白色家电外壳等等。当年在上海落地的、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大众,汽车上的雨刮器、前挡、后挡、叶子板,都是这里制造的。

  第二件事则是“城市南移、产业向北”的发展规划的提出。当年的有三句话叫得很响,唱运河歌,建山水城,打太湖牌。城市向主城区的南面发展,产业往北面发展。无锡原来是个运河城市,这个规划,实际上意味着城市的扩张,从运河走到太湖。而靠近太湖的南部地区,就是乡镇企业集聚区,本身就是村村点火、处处冒烟的形态。

  但是,城市建设,特别是新城建设,不再允许传统、粗放的制造业企业存在和进入,面临的产业调整、转型、提升的需求是很迫切的。就算想继续发展这些制造业企业,既没有政策空间,也没有实践空间,还有一大堆环保等条件的限制。从那时起,滨湖区着手打造工业设计园、生物医院外包服务区和科教产业园;还提出了“两高两低”——高科技含量、高附加值行业、低能耗低污染的支柱产业,从而开始探索产业调整的路径。

  第三件事影响最大,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爆发,引发了国内外舆论的尖锐批评。蓝藻大规模集聚,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,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。危机既是天灾也是人祸。一些高污染的化工厂的排放,是催生蓝藻的主要原因。危机爆发后,从市委市政府,到区委区政府,真正高度一致认识到,产业必须转型,不转不行。

  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随之出台,三大产业都进行了调整。包括太湖边的农业种植、养殖业,对太湖水质会产生影响,一律迁出。高耗能的、高污染的、水平低的产业,迁走上千家。如果说之前的实践还是传统企业也搞、新型产业也要摸索,蓝藻危机之后,聚焦高科技产业就成了唯一的出路。

  不一样,首先体现在“客观环境”的限制上。滨湖区就是太湖所在地,拥有250平方公里湖域,100多公里长的湖岸线。太湖,以及湖岸线平均纵深三公里左右的“太湖一层皮”,受到严格的环境保护,土地资源是不能动的。这是滨湖区最大的危机感所在,环保容量紧张,不能搞制造业;土地资源稀缺,只能寄希望于新兴的高科技产业,在同样的面积上出更高的产值。

  其次,主观的作为,常常能弥补客观环境的限制。滨湖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力度大,培育也相对精准。而精准也来自于一段时间的摸索。

  一开始,没经验,也没思路,就先做“创意产业园”,那是2005年。笼统的概念就是做软件,做信息技术,也还没有一个清晰的产业路径。几年以后,产业的几个发展重点变得清晰。

  从细分行业来看,第一类是集成电路。早在2009年,滨湖区依托无锡(国家)工业设计园,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共建无锡(国家)集成电路设计中心,打造以设计为中心的集成电路产业链。目前,滨湖区聚集4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相关企业,孕育了中科芯、卓胜微电子、爱睿芯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,主要产品涵盖信息安全、数字家电、音视频处理和多媒体应用等多个领域,部分产品的设计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其中,中科芯是国内承担重大专项的企业之一。

  第二类是生物健康。马山生命科技园经过多年发展,集聚了2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,涵盖全球领先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药明康德,投资50亿元的药明生物科技园,全球最大的试剂型单克隆抗体研制基地、国内规模最大的干细胞研究中心、全球最大的体外营养液专业生产厂家华瑞制药,以及全球最大的制药巨头之一辉瑞制药等,初步形成集研发、中试、制造生产的服务外包产业链,拥有无锡全市80%的新药研发能力。在全国400多家生物医药园区中,这个占地仅为5平方公里的外包区,以最小的面积,创造了“单位面积税收贡献”和“上市公司市值”两个全国“第一”。

  第三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。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布局与应用。

  第四类是海空核心部件。像深海深空相关零部件,雷达、飞机发动机控制系统等,已经在滨湖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。其未来将依托实验室大力发展深海作业平台、高技术船舶、特色海洋工程装备等特色服务链。

  第五类是智能装备。上机数控20年这里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缩影、贝斯特精机、信捷电气,滨湖区云集着一批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,秉持着对制造业的坚守,持续以科技创新与技术人才引领产业发展。到2025年,整个集群规模将超过270亿元。

  第六类是数字文化。滨湖区的无锡(国家)数字电影产业园的前身是无锡曾经最大的钢铁厂——雪浪初轧厂。2009年,当地对老厂房进行改造扩建,经过多年建设,逐渐成为一个集影视拍摄、影视后期制作、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。该园区围绕“数字影视+数字制作+数字文娱+数字版权”四大方向,打造千亿级的国家数字文化产业高地。

  到2025年,滨湖区集成电路设计、生命健康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海空核心部件、智能装备、数字文化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。

  滨湖区跟全国所有的区来比,有一个能排在三甲的优势——很多国家的、省部级的科研院所,都落户在滨湖区。其实关于这一点,争议不少。支持者认为,院所的技术可以转为民用,典型的例子就是超级计算机神威·太湖之光,这是依托56所的技术和太湖水冷打造的“技术模范”。反对者认为,院所的税收上交国家,但家属就业、孩子入学都要靠地方,而且有些院所的技术涉密,短期内无法转化。

  不过,技术的转化总需要时间的沉淀。据原滨湖区科技局局长吴云亮总结,这背后还是一个养孩子还是抱孩子的问题,从“长在”这里的院所出发,去激发和沉淀新型技术,相当于自己养孩子,一方面是自立自主,培育新芽,“孩子”总归是自己的;一方面也规避抱来的孩子,离心离德,没几年就走了的现象。

  如今,滨湖区发展的核心概念就是技术加自主。显然,这是根据自身的既有优势和特点做出的决策

  去年,滨湖区委书记马良在接受《无锡日报》采访时表示,滨湖已经构建了以新兴产业为主导、先进制造业为基础、现代服务业为支撑、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
  马良表示,下阶段,滨湖将通过“引”“育”并举,培育更多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、总部企业等“产业地标”,促进产业高原向高峰发展。

  20年后,站在新的发展阶段,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,滨湖区也有一些总结和展望。

  首先,对产业发展要有一个容忍度。无论政府的日子多“难过”,也要留一部分的产业积蓄资金、创新基金放在资金池里,甚至哪怕投资亏了,政府也能容忍,纪委也允许备案容错。因为这显示了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容忍度,要允许失败。政府培育产业,也永远不可能看得那么准,那不是现实的态度。

  滨湖区发改委主任郑天羽告诉南风窗记者,具体来说,就是无论“年成”好坏,每年留出固定比例,比如现在一般预算在80~90亿元,这个资金可以占1.5~2%,再按一定比例进行股权投资,几年后赚钱了,收益再还回来;亏了,有容错机制。这是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很明确的需求,也是政策要调整的方向。

  其次,多采用现代金融的手段。像打造太湖智谷、太湖金谷的过程中,现代产业发展已经跟金融分不开了。很多专业投资人的进入,甚至多家公司联合起来创投,也是产业和金融的融合。而且金融的人更懂产业,研究得也更深入,这也促使政府去更新金融手段,除了固定资产抵押,信誉担保,也要采取知识产权质押、信用质押等新方式。

  第三,是对人才的宽容。百年树人的老话,证明出人才急不得。很多企业家,政府引进一两年,往往急于看见成果,其实很难。比如医药行业,要药品许可证,要建厂,要实验,要多少年的质量鉴定,要多少年的临床,可能企业营收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。一旦审核标准“急功近利”,对人才和整个营商环境的伤害,是很大的。

  比如土地资源的紧缺。滨湖区委常委、山水城管委会党工委书记范校军介绍,高科技产业一样需要规模和发展空间,滨湖区的空间配置已经比较紧张。因此,建立产业地块管理准入机制,探索用地混合策略,也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。前者是找增量,后者是改存量,最终达到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的目的。

  比如院所溢出效应的强化。在滨湖区的科研院所,是国家战略的体现。无锡的科技竞争力,实际上还是靠它们的溢出效应。像航空、发动机、新材料、车联网,一直都是科研院所的研究项目。而关键问题是,滨湖区已经很难协调自身空间资源的配置,必须要靠整个无锡市甚至太湖湾科创带的协作,才能真正打开巨大的产业市场。

  滨湖区长孙海东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滨湖将充分发挥院所聚集优势,推动科研成果溢出就地转化和产业化,围绕“科创带引领区”目标定位,推动原创先进技术策源区、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区、国家重点产业重要功能区、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等“四区”建设。

  可以说,这个跨省、跨市、跨区、环湖的科创带的打造,本身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一种具体实践。和上文所说的一样,滨湖区希望做太湖湾科创带的引领区,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,一方面是克服现实、“更上一层楼”的谋划。

  当然,在新的设计和新的规划里,金钱的投入,确实可以看到政府的决心和力度。但与此同时,也需要看到,一种宽松、包容的营商氛围和容错制度,以及对人才的精神上的尊重、包括提供崇高的精神荣誉,可能才能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和能动性。dLsct.com